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汽车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每天待在车里的时间非常多,但由于车内空间小,密闭性强,导致车内空气质量的不佳。
![]()
据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召回中心采信的第三方平台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车内异味累计投诉量高达27728宗,呈持续上升态势。车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统计,上海、北京、深圳、杭州、西安等一二线城市,车主平均每天在车内度过2.5小时,有数据表明车内空气污染程度可高达室外空气污染的15倍,车内细菌灰尘导致人们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汽车车内空气污染被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被美国列入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
如同室内空气污染一样,车内空气污染也有着各式各样的污染源。
![]()
汽车内饰装修过程中会使用多种交联剂:
1、皮革:在皮革制造的过程中,为了皮革更好地鞣制,一般应用甲醛作为鞣制剂;另外,在皮革的清洗、染色过程中,也会利用醛类作为固定剂,因此皮革制品(包括汽车的内饰件表皮、座椅表皮等)通常都含有醛类。尽管制造商在装车前会对皮革制品进行晾晒和喷涂甲醛清除剂等一系列流程,以更好地除去甲醛,但由于甲醛持续释放的特性,并不能将其从皮革制品中完全根除。
![]()
2、织物: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为了达到阻燃、防缩和防皱等作用,或为了保持印花和染色的耐久性,或为了改善手感,需在助剂中添加甲醛,因此汽车内饰采用的纺织品同样含有甲醛。
![]()
3、胶粘剂:由于汽车行业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塑料、复合材料等轻型材料,致使胶粘剂的需求持续增长,而汽车车体构造(如车门、顶棚、座椅)、车内内饰(如地毯、仪表板)等在成型过程中都需要用到胶粘剂。
我国目前没有针对汽车内装饰材料的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根据研究显示,加装地垫和座椅面套装饰后,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均由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甲醛最为明显。
![]()
研究表明,当停放的轿车内温度不断上升时,VOCs浓度会不断增加。甲苯、苯乙烯、乙苯和二甲苯是对温度最敏感的VOCs,当车内温度由11℃升至25℃时,其浓度分别升高513.6%、544.8%、767.0%和597.7%。车内温度升高,VOCs浓度不仅会增加,VOCs混合物的化学组分及种类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内饰材料中含有不同沸点的VOCs,当车内温度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不同种类的VOCs。
总而言之,面对这“凶猛”的车内空气污染,建议如下:(1)新车在使用前尽可能暴露在强阳光下,门窗开启,借助高温使内饰材料中的VOCs尽可能挥发掉。
(2)驾乘人员对车辆进行装饰时,要注意选择环保型材料。
(3)找寻专业的室内空气治理机构对车内空气污染进行治理。
(4)保持良好的驾乘习惯,切忌在车窗门封闭的状况下,长时间行车。
(5)避免在车内吸烟等。